物种 | 草乌头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述钩元》·毒草部 |
中文名 | 草乌头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杨时泰·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草乌头·《本草述钩元》·杨时泰 |
更多 | 《本草述钩元》清·杨时泰(公元1644-1911年) 著 |
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惟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然毒则甚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乌喙即偶生两歧者。今俗呼为两头尖。因形而名。其实也。又附子天雄之偶生两歧者。亦称乌喙。功亦同于天雄。非此乌头也。(濒湖)气味苦辛而。大热大毒。主破积聚寒热。除寒湿痹。咳逆上气。消胸上痰冷。食不下。
痰。
其通经及损伤涂。未(清〔论〕草乌头为至毒之药。如用以去病。必须沉寒痼冷。足以相当。或寒湿合并。结聚虚则病用此以草乌射罔。非若川乌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有因风癣。误服草乌而麻痹遂至不救者。可不慎乎。(濒湖)〔修治〕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