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龙眼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求真》·上编\卷一·补剂 温中 |
中文名 | 龙眼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黄宫绣·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龙眼·《本草求真》·黄元御 |
更多 | 《本草求真》清(公元1644-1911年) 黄宫绣 著 |
(夷果)补心脾气血
龙眼(专入心脾)。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温则补气。)又更存有补血之力。(润则补血。)故书载能益脾长智。(脾益则智长。)养心保血。(血保则心养。)为心脾要药。是以心思劳伤而见健忘怔忡惊悸。暨肠风下血。(便血症不一端。然大要血清而色鲜。另作一派。溅出远射。四散如筛。其腹不痛。是为肠风无疑。便血而见腹痛。则为热毒下注。不痛则为湿毒下注。痛而喜手谨按。则为寒毒下注。并血而见鲜红为热。瘀淡为寒。瘀晦为积。鲜紫为燥为结。血如鸡肝烂肉绞痛为蛊。与夫症见面色痿黄。大便不实。声短气息。恶心呕吐。六脉沉迟浮大无力为虚。神气不爽。脉数能食。肠红下泄。腹痛便秘为实。而究不越气失所统。阴不随阳。而血自不归附耳。)俱可用此为治。盖血虽属心生。而亦赖脾以统。思虑而气既耗。则非甘者不能以补。思虑而神更损。则非润者不能以济。龙眼甘润兼有。既能补脾固气。复能保血不耗。则神气自尔长养。而无惊悸健忘之病矣!按古归脾汤有用龙眼肉以治心脾伤损。义实基此。非若大枣力专补脾。气味虽甘。其性稍燥。而无甘润和柔。以至于极之妙也。至书有言久服令人轻身不老。百邪俱辟。止是神智长养之谓。蛊毒可除。三虫可杀。止是气血充足而蛊不食之谓。但此味甘体润。凡中满气壅。肠滑泄利。为大忌耳。桂产者佳。粤东者性热。不堪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