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芎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害利》·肝部药队 泻肝 次将 |
中文名 | 芎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凌奂·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芎·《本草害利》·凌奂 |
更多 | 《本草害利》清(公元1644-1911年) 凌奂 著 |
〔害〕其性辛散,走泄真气。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凡病气升痰喘,虚火上炎、呕吐、咳逆、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骨蒸发热,作渴烦躁,及气弱人均不宜用。单服久服,令人暴亡,亦泄其真气使然也。畏黄连、硝石,恶黄 、山茱萸。
〔利〕辛温升浮,入心胞、肝、胆、三焦。润肝燥,补肝虚,乃血中气药。升清阳而开诸郁,为搜风散瘀止痛调经。小者名抚芎,止痢开郁,为上升辛散之力也。白芷为使,伏雌黄。
〔修治〕八月根下始结,乃可掘取曝干。凡用以川中大块,里色白不油,嚼之微辛甘者佳,酒炒。其苗作菜颇香,俗呼香芹菜。余西北道上曾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