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灯心草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卷十一(短集之一) |
中文名 | 灯心草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灯心草·《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味甘,寒,无毒。根及苗主五淋。生煮服之。生江南泽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人将为席,败席煮服更良。(今附)
经验方治小儿夜啼。用灯心烧灰,涂乳上与吃。胜金方治破伤。多用灯心草烂嚼和唾贴之,用帛裹,血立止。又方治小虫蚁入耳,挑不出者。以灯心浸油钓出虫。
衍义曰∶灯心草,陕西亦有。蒸熟,干则拆取中心穣然灯者,是谓之熟草;又有不蒸,但生干剥取者,为生草。入药宜用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