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川木通 |
---|---|
门类 | 中药材·《中国药典》 |
中文名 | 川木通 |
拉丁名 | Chuān Mù Tōnɡ |
英文名 | 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 |
别名 | 淮通、淮木通、小木通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炮制: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薄片,晒干。——摘录:《中国药典》 |
更多 |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 或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茎。春、秋二季采收,除去粗皮,晒干,或趁鲜切薄片,晒干 |
《中国药典》:川木通
拼音注音
Chuān Mù Tōnɡ
别名
淮通、淮木通、小木通
英文名
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 或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茎。春、秋二季采收,除去粗皮,晒干,或趁鲜切薄片,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略扭曲,长50~100cm,直径2~3.5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处多膨大,有叶痕及侧枝痕。残存皮部易撕裂。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2~0.4cm,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髓部较小,类白色或黄棕色,偶有空腔。
无臭,味淡。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炮制
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薄片,晒干。
鉴别
取本品粗粉25g,加水250ml,煎煮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0ml,放冷,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50ml、25ml),合并正丁醇液,加2%氢氧化钠溶液洗涤5次,每次30ml,正丁醇液加水洗涤至中性,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5ml使溶解,加盐酸2ml,回流1小时,蒸干,残渣加水10ml,搅匀,加水饱和的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醋酸乙酯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归经
归心、肺、小肠、膀胱经。
性味
淡、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用法用量
3~6g。
摘录
《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