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石癣 |
---|---|
门类 | 中药材·《滇南本草》·第三卷 |
中文名 | 石癣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兰茂·明(公元1396-1476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石癣·《滇南本草》·兰茂 |
更多 | 《滇南本草》明(公元1396-1476年) 兰茂 著 |
石癣(图缺),又名白地膏,生石上,形如白森样,形薄。味苦、涩,性寒。治赤白带下,便浊,五淋疼痛。敷一切诸疮,无名肿毒最良。
上有黑点者,必年深日久方能有之。得此最效,但不能多得。
──丛本卷中
白地膏,生山地上,形似虫窝,亦同白森,或敷贴于石上,色白。性冷。采取敷大恶疮、无名肿毒、汤火伤,调醋搽之如神效。或为末,调麻油搽痔疮。民族地区治小儿生火,调麻油搽,火即散。又治 疮如神效。
──务本卷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