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荆芥 |
---|---|
门类 | 中药材·《中国药典》 |
中文名 | 荆芥 |
拉丁名 | Jīnɡ Jiè |
英文名 | HERBA SCHIZONEPETAE |
别名 | 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炮制: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摘录:《中国药典》 |
更多 |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
《中国药典》:荆芥
拼音注音
Jīnɡ Jiè
别名
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英文名
HERBA SCHIZONEPETAE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炮制
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摘取花穗。
荆芥炭: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黑褐色。
芥穗炭: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腺鳞头部8 细胞,直径96~112μm;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 ~ 6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直径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状。
(2)取本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 ~90℃)20ml ,密塞,时时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散至1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的 5%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归经
归肺、肝经。
性味
辛,微温。
功能主治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4.5~9g。
备注
(1)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2)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摘录
《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