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大叶马尾连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大叶马尾连 |
拉丁名 | Dà Yè Mǎ Yǐ Lián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谷溪沟、路边草丛或林缘的阴湿处。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更多 | 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
《中药大辞典》:大叶马尾连
拼音注音
Dà Yè Mǎ Yǐ Lián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溪沟、路边草丛或林缘的阴湿处。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等地。
原形态
大叶唐松草,又名:蓝蓬草。
多年生草本,高35~110厘米。须根多数,粗纤维状,表面被黄褐色茸毛。根出叶3回3出复叶,具长柄,长18~20厘米;茎生叶通常2回3出复叶,柄短,基部鞘状;小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圆形,长3~10厘米,宽2~9厘米,先端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粗齿,有时顶端具3浅裂,上表面浓绿色,下面被白霜。花序圆锥状,长20~40厘米;萼片倒卵状椭圆形,长3~4毫米,白色,外面带紫红晕,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上部倒披针形;心皮3~5,花柱细长,柱头细,向内侧钩曲。瘦果狭卵形,无柄,长约5毫米,纵肋8,先端渐狭并钩曲为长嘴状。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功能主治
治下痢腹痛,目红肿痛。
用法用量
根一两,水煎,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备注
同属植物翅果唐松草,参见"翅果唐松草"条;尖叶唐松草,又名:石笋还阳,分布浙江、四川、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华东唐松草,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上述品种在浙江民间与大叶马尾连同等入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