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剪刀草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卷三十(短集之一) |
中文名 | 剪刀草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剪刀草·《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剪刀草_图缺)
生江湖及京东近水河沟沙碛中。味甘、微苦,寒,无毒。叶如剪刀形。茎杆似嫩蒲,又似三棱。苗甚软,其色深青绿。每丛十余茎,内抽出一、两茎,上分枝,开小白大者如杏,小者如杏核,色白而莹滑。五月、六月、七月采叶,正月、二月采根。一名慈菰,一名白地栗,一名河凫茨。土人烂捣其茎、叶如泥,涂敷诸恶疮肿,及小儿游瘤丹毒,以冷水调此草膏,化如糊,以鸡羽扫上,肿便消退,其效殊佳。根煮熟味甚甘甜。时人作果子常食,无毒。福州别有一种小异,三月生花,四时采根、叶,亦治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