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乌梅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从新》· |
中文名 | 乌梅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吴仪洛·清(公元 1757 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乌梅·《本草从新》·吴仪洛 |
更多 | 《本草从新》(公元 1757 年)清.吴仪洛(遵程)着。 十八卷。以《本草备要》为依据,一部分照旧,一部分增改,较为完善 。 |
涩肠敛肺.
酸涩而温脾肺.血分之果.涩肠敛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止血涌痰.消肿解毒.
生津止渴.(时珍曰∶梅、花于冬而实于夏、得木之全气、故最酸、胆为甲木、肝为乙木、人舌下有四窍、两通胆液、故食酸则津生.)醒酒杀虫.治久嗽泻痢.(血痢尤良.梁庄肃公血痢、陈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而愈、曾鲁公血痢百余日、国医不能疗、应之用盐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一啜而安.)瘴疟霍乱.吐逆反胃.下血血崩.安蛔厥.(蛔虫上攻而眩仆、虫得酸则伏、)去黑痣.蚀恶肉.(疽愈后有肉突起、烧存两日而平.)病有当发表者.大忌酸收.误食必为害.青梅熏黑为泽不蠹.大便不通、气奔欲死者、乌梅十颗、汤浸去核、丸枣大、纳入下部、少时即通.)产安吉者.肉浓多脂、最佳.(合溪者次之、长沙梅、福建梅、肉薄无脂、不堪用.)
白梅酸涩咸平.功用略同乌梅.治痰厥僵仆.牙关紧闭.(取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盖酸先入筋、齿软即易开、若用铁器搅开、恐伤其齿.)惊痫喉痹.梅核膈气.(取半青半黄梅子、每个用盐一两、淹一日夜、晒干、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钱三个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磁罐内、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之、咽汁入喉即消、收一年者、治一人、收二年者、治二人、神效.)敷乳痈肿毒.刺入肉中.(捣烂罨之、即出、疮中弩肉、捣饼贴之、即收.)刀箭伤肤.(捣敷、血即止.)多食损齿伤筋.(经曰∶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若过食而齿 者、嚼胡桃肉以解之.)盐渍为白梅.(取大青梅以盐汁渍之、日晒夜渍、十日成矣、久乃上霜、故又名盐梅.衣生霉点者、梅叶煎汤、洗之即去、清水揉梅叶、洗蕉葛衣、经夏不脆、有验.)根叶、治休息痢及霍乱.煮浓汁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