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黄芩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崇原》·卷中\本经中品 |
中文名 | 黄芩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志聪·清(公元167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黄芩·《本草崇原》·张志聪 |
更多 | 作者:着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朝代:清·康熙十三年;年份:公元1674年。 |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黄芩《本经》名腐肠,又名空肠,又名妒妇,谓外皮肉,而内空腐,妒妇心黯,黄芩心黑同也。出川蜀及陕西河东,近道皆有。芩者黔也,黑色也。其根黑而黄,故曰黄芩。)
黄芩色黄内空,能清肠胃之热,外肌皮而性寒,能清肌表之热,乃手足阳明兼手太阴之药也。主治诸热黄胆,肠 泄痢者,言诸经之热,归于胃土而为黄胆,归于大肠而为泄痢。黄芩中空,主清肠胃之热,故能治之。肠胃受浊,得肺气通调,则水津四布,血气营运,逐水下血闭者,黄芩外肌皮而清肌表。肌表清,则肺气和,而留水可逐,血闭自下矣。火热之气留于肌肉皮肤,则为恶疮疽蚀。恶疮疽蚀名曰火疡。黄芩治之,清肌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