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干姜、黑姜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备要》·谷菜部 |
中文名 | 干姜、黑姜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汪昂(讱庵)·清(公元 1694 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干姜、黑姜·《本草备要》·汪昂 |
更多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着。四卷。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论述扼要。 |
燥,回阳,宣,通脉
生用辛温,逐寒邪而发表。炮则辛苦大热,除胃冷而守中(辛则散,炮则稍苦,故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温经止血(炮黑止吐衄诸血,红见黑则止也),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亦能引血药入气分而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宜之(此非有余之热,乃阴虚生内热也,忌用表药寒药。
干姜能入肺,利气;能入肝,引血药生血,故与补阴药同用。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故亦治目睛久赤)。引以黑附,能入肾而祛寒湿,能回脉绝无阳(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同五味利肺气而治寒嗽(肺恶寒)。燥脾湿而补脾(脾恶湿),通心助阳而补心气(苦入心),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宣诸脉络。治冷痹寒痞,反胃下利。多用损阴耗气,孕妇忌之(辛热能动血。王好古曰∶服干姜以治中者必僭上,宜大枣辅之。东垣曰∶宜甘草以缓之)。母姜晒干者为干姜,炮黑为黑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