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雪猪油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大辞典_雪猪油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02-18 投稿人 : 喜嘉 点击 :
物种 雪猪油
门类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中文名 雪猪油
拉丁名 Xuě Zhū Yóu
英文名
别名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甘肃、云南等地。产四川、青海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四川中药志》
更多 为松鼠科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的脂肪油。于雪猪冬眠时捕捉最宜。其洞穴常有数口,捕时只留一口,其余堵死,然后用硫黄、辣椒等烧熏,或灌水,驱其外出。此时,洞口张以麻袋,即可捕获。捕得杀死后,剖腹取出脂肪,装入其胃内,挂起风干。

《中药大辞典》:雪猪油

拼音注音

Xuě Zhū Yóu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松鼠科动物喜马拉雅旱獭脂肪油。于雪猪冬眠时捕捉最宜。其洞穴常有数口,捕时只留一口,其余堵死,然后用硫黄、辣椒等烧熏,或灌水,驱其外出。此时,洞口张以麻袋,即可捕获。捕得杀死后,剖腹取出脂肪,装入其胃内,挂起风干。

生境分布

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甘肃、云南等地。产四川、青海等地。

原形态

喜马拉雅旱獭,又名:土拨鼠(《本草拾遗》),塔刺不花(《坎膳正要》),大旱獭、雪猪、哈拉,雪里猫、四川旱獭。

体形肥大,体长50厘米左右,体重3~6公斤。尾短而略扁,其长不超过后足长的2倍。头粗短,耳廓短,眼极小。四肢粗壮。前足拇指退化,其爪很小,其余四指爪长而弯曲,后足趾爪较短。吻部有黑灰色田,吻侧淡棕色,下领棕灰色。两颊至耳基为灰黄色,并杂以黑灰色。背部及四肢外侧淡黄色。腹部淡棕黄色。足背淡灰黄色。尾端棕褐或黑棕色。毛色随产地、个体有所变异。

栖于高山草原。穴居,群栖。洞穴多筑于阳坡。日间活动,有冬眠习惯。

本动物的骨(雪猪骨)、肉(雪猪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状

装入胃内的脂肪油,外形如卵石状,大小似鸭蛋,外表黄色。内部多已卷缩成团,伸张后,长宽约10~15厘米,厚约1厘米。质柔润,以张大、厚实、色白黄者为佳。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脾经。"

性味

《四川中药志》:"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

治风湿痹痛,痒疮,体癣,臁疮。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风湿肿痛,痒疹疮毒,臁疮久烂。"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外用:配其他药涂敷。

复方

①治风湿痹痛:雪猪油配白酒服。

②治痒疹:雪猪油配小毛茛涂擦。

③治体癣:雪猪油配蓝花毛莨涂擦。(①方以下出《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④治臁疮久烂:㈠煅龟板、煅山螺蛳壳、轻粉,共研细末,和匀,雪猪油调涂。(《四川中药志》)㈡雪猪油配瓦松涂敷。(《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⑤治脚生痒疮:明雄黄、冰片,共研细末,和匀,雪猪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