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蒲黄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蒙筌》·草部上 |
中文名 | 蒲黄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陈嘉谟·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蒲黄·《本草蒙筌》·陈嘉谟 |
更多 | 《本草蒙筌》明 陈嘉谟(公元1368-1644年) 著 |
味甘,气平。无毒。种盛泰州(属南直隶,)根满池泽。经秋尽瘁,逢春复生。初萌孽红白茸茸,为蒲 ,曾载《周礼》。渐成柄甘脆可啖,号蒲笋亦着志书。春深发叶成丛,夏半抽梗中起。花抱梗梢名蒲厘,类武林棒槌;屑缀花中即蒲黄,似画者金粉。市廛收为卖儿。)医家采入药煎。筛净曝干,血病必用。补血止血须炒,破血消肿宜生。止血热妄行,吐衄唾咯立效;消瘀血凝积,症瘕崩带殊功。调女人月候不匀,去产妇儿枕作痛。疗跌扑折损,理风肿痈疮。久服如常,其功旋奏。轻身兼益气力,延年可作神仙。但不益极虚之人,若多食未免自利。筛后赤滓,(筛去细黄,其粗赤滓在筛上者。)蒲萼当知。(赤滓名也。)止泻涩肠,亦宜炒使。苗采作荐,乃名香蒲。除臭烂口中,驱邪气心下耳明目,耐老坚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