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土砂仁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土砂仁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产福建、广东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中药志》 |
更多 | 为姜科植物和山姜的果实或种子。秋季采,阴干。 |
拼音注音
Tǔ Shā Rén
出处
《中药志》
来源
为姜科植物和山姜的果实或种子。秋季采,阴干。
生境分布
产福建、广东等地。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山姜"条。
性状
干燥果实阔椭圆形,长1~1.8匣米,径6~7毫米,表面黄棕色。气弱,味辛。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为芳香健胃药,能行气凋中治痞胀腹痛,呕吐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或研末。
备注
本品在广东则作红豆蔻用。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