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半夏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择要纲目》·温性药品 |
中文名 | 半夏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蒋介繁·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半夏·《本草择要纲目》·蒋介繁 |
更多 | 《本草择要纲目》清(公元1644-1911年) 蒋介繁 著 |
【气味】
辛平有毒.沉而降.阴中阳也.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凡采得以白芥子为末二两.酽醋三两.搅浊投半夏于内.浸洗去涎.涎若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又造曲法云.以半夏为主.入姜汁白矾.加以干面和搅作面.入楮叶包置篮中.候生黄衣.日干.久贮听用.极为良品.)
【主治】
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嗽.脾胃湿.益脾胃之气.消肿散结.渴则忌之.但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能益脾.孰知脾恶湿.湿则濡困.困则不能治水.半夏之性辛而能润.可使脾无留湿.湿去而土自燥.痰乃不生.其功之益脾何如也.又丹溪以二陈汤治一身之痰.庸医执之.概以有痰者.即以此方为对症之剂.岂知二陈汤唯风寒湿食之痰用之.乃宜至于劳痰失血用之.反能燥血.其所当禁用又何如也.又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岂知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唯咳嗽吐痰.虚劳吐血.或痰中见血.诸郁咽痛喉痹.肺痈肺痿痈疽.妇人乳痈等症.此则宜以贝母为之向导.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爆.皆能生脾胃湿热.令涎化为痰.久则痰火上攻.使人昏愦口噤偏废僵仆蹇涩不语.自非半夏何以行湿利窍.通大便而泄小便.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各得滑泽自安也.又俗言半夏入方药中.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岂知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半夏能流湿润燥.无形之咳.有形之痰.悉能荡涤必清.其泄肾非泄痰之本乎.又俗言半夏之辛.只能入肺散气.岂知止呕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之剂.如柴胡汤中用之.虽为止呕.亦能助柴胡黄芩之清凉.主寒热之往来.是又非足少阳阳明之对剂乎.然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诸血证及口渴者则禁用.是又在驱使者之得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