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中药材【黄连】功效与作用_本草思辨录卷一_本草思辨录中草药大全

时间 : 06-07 投稿人 : 金承 点击 :
物种 黄连
门类 中药材·《本草思辨录》·卷一
中文名 黄连
拉丁名
英文名
别名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周岩·清(公元1644-1911年)
保护级别
备注 黄连·《本草思辨录》·周岩
更多 作者:周岩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黄连 摘自《本草思辨录》

王海藏云∶黄连泻心实泻脾。刘氏释之,谓中土为心之用。心之用病即病乎心,是直以心病统归之脾病矣。脾病固能传心,心病岂能不传脾。夫苦入心,火就燥。黄连苦燥而寒,诚为手少阴除湿热之药,而其花黄实黄根黄,脾与肠胃亦皆其所司。特气味俱浓,惟治血热不治气热。故其功用首在心脾,次及肠胃。肠胃所治,亦属血中之热。肝肾亦得以黄连治者,盖其茎叶隆冬不雕,根则状如连珠,禀寒水之气而直抵极下也。其为入血,更不待言矣。

本经黄连主腹痛,黄芩不主腹痛,显以黄连为足太阴药。金匮小柴胡汤腹中痛去黄芩,黄连汤腹中痛不去黄连,正与本经适合。然黄连汤是以干姜人参治腹痛,黄连半夏治呕吐(说详大枣),呕吐为胃病,而胃热必侵其脾,故腹痛亦非纯寒之证,兼有借于黄连。黄连所以标方诸泻心汤,大黄黄芩或用或否,黄连则无不用。心痞固非黄连不治,与干姜并用,则为除胃热之心痞,倚任之重,厥由于是。乃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名为泻心而加以大黄荡实,几令人疑,然而无庸疑也。二物同能泻心,同能除胃热。惟黄连燥而不走,协大黄则走。渍以麻沸汤而不煎,且须臾绞汁,不使药力得尽,正是攻风痞之妙法。他处用以荡实者,曾有是乎。尤在泾云∶阳经之寒变为热,则归于气;阴经之寒变为热,则归于血。阳经之热,或有归于血者;阴经之热,则必不归于气。此即阴经之寒变热而以血药泄热者所谓气痞,盖血中之气也。心下若按之不濡,脉若不浮,不得谓之气痞,必不药渍而不煎。脉浮在关上,又即胃热用大黄黄连之所以然。是方与论固两相针对矣。至附子泻心汤,寒热互治,人所易晓,独又加黄芩何耶?盖附子气药,浮中沉无所不至,刘河间所谓乌附气暴能冲开道路者。以大黄黄连攻痞而下泄,附子扶阳而上行。譬之剿匪,夹击之后,难保无有余匪之窜逸者。加黄芩,所以除气热之由夹击而致者也。凡仲圣方计虑之周,类多如是,何见及者之鲜哉。

以大黄辅黄连之不逮,推其法以治滞下,变渍为煎,亦属大妙。张洁古制芍药汤,用黄连木香于芍药大黄之中,颇得仲圣之意。直指之香连丸则少逊矣,盖黄连苦燥,木香苦温,皆气味俱浓,二物并用,未足以相济而不免于实肠。刘氏甚赞此方,谓气虚而有热者,舍寒凉无以为治,但寒凉必益其虚,和以木香,则寒凉更得奏功。窃谓木香固能调气,然不能调气虚有热之气。即寒凉药,黄连与大黄亦殊不同。缪氏论木香云,肺虚有热者慎毋犯之,刘氏何不审之甚。抑香连丸在直指,不得谓无深虑也。黄连二十两,以吴茱萸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木香四两八钱,不见火,醋糊丸,配合炮制,悉有法度。总不欲以苦燥苦温之性滞于肠间。后人纷纷加减,大失其旨。粗工又于病者初起而用之,闭门逐贼,鲜有不蒙其害者矣。

昔人以芍药治腹痛为土中泻木,余主邹氏破阴结之说,独谓以木疏土(说详芍药)。若黄连治腹痛,真乃土中泻木矣。夫肝与胆为表里,热必属胆,寒必属肝,热而不上冲,则为肝阳乘脾,腹乃作痛。左金丸治胁痛之方也,而以治腹痛极效,抑青丸亦然。一以吴茱萸一两,佐黄连六两,一以吴茱萸汤浸黄连一宿。盖肝主疏泄,二味合用,使肝热下泄而脾土得安,此固为土中泻木矣。即就黄连思之,黄为燥金,苦能达下,亦具有制木之义。第以吴茱萸佐之,更开其去路耳。

黄连之用,见于仲圣方者,黄连阿胶汤、泻心汤,治心也。五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胃也。黄连粉,治脾也。乌梅丸,治肝也。白头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治肠也。其制剂之道,或配以大黄芍药之泄;或配半夏栝蒌实之宣;或配以干姜附子之温;或配以阿胶鸡子黄之濡;或配以人参甘草之补∶因证制宜,所以能收苦燥之益而无苦燥之弊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