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柴胡 |
---|---|
门类 | 中药材·《药性切用》·草部(山草类) |
中文名 | 柴胡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徐大椿·清(1741)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柴胡·《药性切用》·徐大椿 |
更多 | 《药性切用》是清代徐大椿撰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清乾隆六年(1741)。全书收药七百二十六种,分草、木、果、菜、谷、金石、水、火、土、禽、兽、虫、鱼、鳞、介、人十六部。每药依次阐述异名、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炮制、禁忌等内容,颇多个 |
味苦微寒,生用升阳解表,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止诸疟寒热,入胆、心包、三焦。酒炒则引入血分,治热入血室;盐水炒除烦热;鳖血炒退骨蒸;醋炒入肝经而调经散结,为解表和里之专药。性虽上升,多用不能下泄。其梢专于达下;其汁,滴,治耳聋。若阴虚无邪、气升火炎者,均为切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