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炉甘果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炉甘果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罗庚梅、角刺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叶刺篱木的幼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courtia rukam Zoll.et Moritz.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未成熟果实,洗净,鲜用或晒干。 |
拼音注音
Lú Gān Guǒ
别名
罗庚梅、角刺。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叶刺篱木的幼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courtia rukam Zoll.et Moritz.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未成熟果实,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大叶刺篱木 乔木,高5-15m。幼枝被短柔毛,皮孔圆形,明显。叶互生;叶柄长6-8mm;叶片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侧脉5-12对,下面明显,小脉平行。总状花序腋生,长4-10mm,被短柔毛,花少数;花淡黄绿色,无花瓣;萼片4-5,长约1.5mm,两面均被柔毛;雄花有雄蕊约25,插生在肉质的花盘内,花盘8裂;雌花花盘肉质,8裂,子房圆球形,有不完全的6室,每侧膜胎座上有胚珠2颗,花柱6枚,分离,浆果圆球形,直径1-2cm,先端有宿存花柱。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8-11月。
功能主治
止泻痢。主腹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捣汁。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