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岩葱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岩葱 |
拉丁名 | Yán Cōnɡ |
英文名 | Herb of Clavateleaf Oberonia |
别名 | 树葱、老鼠尾巴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1200-1500m的林中树上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贵州、云南。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棒叶鸢尾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beronia myosurus (Forst.) Li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
《中华本草》:岩葱
拼音注音
Yán Cōnɡ
别名
树葱、老鼠尾巴
英文名
Herb of Clavateleaf Oberonia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棒叶鸢尾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beronia myosurus (Forst.) Li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1200-1500m的林中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贵州、云南。
原形态
棒叶鸢尾兰,多年生附生草本,高15-16cm。茎很短,具4-5片叶。叶两侧排列,线状圆柱形,肉质,长7-20cm,粗5-7mm,常稍弧曲,基部具关节。穗状花序常短于叶,具多数密集的小花;小苞片披针形,边缘啮蚀状,常比花长;花白色或浅绿色;萼片卵形,近等大,长约1.2mm;花瓣线状长圆形,比萼片窄得多;唇瓣长约2mm,3裂,中裂片远大于侧裂片,边缘流苏状丝裂,裂丝长达1mm。花期夏季。
归经
肾;膀胱经
性味
辛;微苦;凉
注意
孕妇忌用。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支气管炎;肺炎;肝炎;尿路感染;中耳炎;疮痈;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