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竹象鼻虫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竹象鼻虫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Weevil |
别名 | 竹象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栖竽竹林中。成虫5月底出现,6-8月日子盛,在土室内越冬。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象虫科动物竹象鼻虫的全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rtotra chelus longimanus (Fabr)采收和储藏:夏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 |
拼音注音
Zhú Xiànɡ Bí Chónɡ
别名
竹象
英文名
Weevil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象虫科动物竹象鼻虫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rtotra chelus longimanus (Fabr)
采收和储藏:夏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竽竹林中。成虫5月底出现,6-8月日子盛,在土室内越冬。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原形态
竹象鼻虫,形体纺锤形,红棕色,有光泽。头、触角及口吻黑色,吻长,方形棍状,末端较大、分成两个叉状叶。虫体的胸部腹面均为黑色,有光泽,前胸钏状,中部报缘有一大块近似长方形的黑斑,两侧后下缘亦各有一大块黑斑。翅短,不盖过腹部末端;鞘翅茎角亦有一大的黑斑;每个鞘翅都有9条纵走平行的凹的纵纹,腹部末端裸露出翅鞘之外。雌虫腹部末端较钝,喙之背面有瘤状颗粒突起。
归经
肝;脾;肾经
性味
辛;苦;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痹痛。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3-5个。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祛风湿,止痹痛的功能。主治风寒腰腿痛。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