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露蕊乌头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露蕊乌头 |
拉丁名 | Lù Ruǐ Wū Tóu |
英文名 | |
别名 | 罗砧巴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草坡或林边草地。分布西藏、四川西部、青海和甘肃。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
更多 | 为毛茛种植物露蕊乌头的根、叶、花。花期采花和叶,秋季挖根,晒干。 |
《中药大辞典》:露蕊乌头
拼音注音
Lù Ruǐ Wū Tóu
别名
罗砧巴(藏名)
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为毛茛种植物露蕊乌头的根、叶、花。花期采花和叶,秋季挖根,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草坡或林边草地。分布西藏、四川西部、青海和甘肃。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木,具直根。茎高25~100厘米,有短柔毛,通常分枝。叶互生,具长叶柄,基部膨大,但不成鞘状;叶片宽卵形,长3.5~6.4厘米,宽4~5厘米,3全裂,裂片细裂,小裂片狭卵形,全缘或生1~2牙齿,两面无毛,唯有叶下面脉上有稀疏毛。总状花序具6~16花,疏生柔毛;下部花梗长2~9厘米;小苞片生于花梗上部与花邻接,条形,有时下部的叶状;萼片5,蓝紫色,具长爪,外面有柔毛,上萼片船形,高约1.8厘米;花瓣2~5,爪粗,瓣片扇形,具纤毛,距极短;雄蕊多数,露出花被之外;花丝有微柔毛;心皮6~13。蓇葖果3~5个,长0.8~1.2厘米;无柄。种子多数。
归经
入肺、脾、肾经。
性味
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驱风镇痛。根:治关节疼痛。花:治麻风。叶:内服驱虫;碾末撒布,治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根、茎:0.4~1钱。外用:研末撒布。
复方
治风湿麻木:露蕊乌头根配麻黄、黄芪,泡酒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