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落地生根(土三七、叶生、叶爆芽)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大辞典_落地生根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02-05 投稿人 : 耀新 点击 :
物种 落地生根
门类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中文名 落地生根
拉丁名 Luò Dì Shēnɡ Gēn
英文名
别名 土三七、叶生、叶爆芽、厚面皮、着生药、伤药、打不死、叶生根、晒不死、古仔灯、新娘灯、天灯笼、枪刀草、大疔癀、大还魂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岭南采药录》
更多 为景天科植物落地生根的全草或根。全年可采。

《中药大辞典》:落地生根

拼音注音

Luò Dì Shēnɡ Gēn

别名

土三七、叶生(《植物名实图考》),叶爆芽(《陆川本草》),厚面皮、着生药、伤药(《南宁市药物志》),打不死,叶生根、晒不死(《广西中药志》),古仔灯、新娘灯(《闽南民间草药》),天灯笼、枪刀草(《泉州本经》),大疔癀、大还魂(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落地生根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具节,下部灰色,稍呈木质化,上部紫红色,密被淡黄色椭圆形皮孔。叶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复叶有小叶3~5枚,小叶片椭圆形,长5~16厘米,宽2.5~10厘米,两端圆钝,边缘具钝锯齿,呈紫色,侧脉不显;叶柄紫色,长2.5~5厘米,基部宽扁,半抱茎。聚伞花序着生于枝顶或叶腋,花两性,下垂;苞片2枚,叶状;萼管膨大呈筒状,纸质,外面有紫色斑纹,先端4裂,裂片阔三角形;花冠瓮状,基部呈球形,中部收缩,上部膨大,先端4裂,裂片部分伸出萼管之外,呈紫红色;雄蕊8,2轮,花丝基部与花冠管合生,花药紫色;雌蕊4,每枚基部外侧有1鳞片,子房绿色,光滑无毛,花柱不等长,柱头不显。蓇葖果4枚。种子多数。花期2~5月。果期3~6月。

化学成分

叶含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延胡索酸、维生素C、槲皮素-3-二阿拉伯糖甙、黄芪甙,又含o-及β-香树脂醇、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

印度产落地生根的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非常显着的兴奋作用,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作用稍弱,但二者对离体兔十二指肠及大鼠子宫均无明显作用。煎剂对离体兔心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作用较弱,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水提取物无明显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0.1克生药/公斤,煎剂及水提取液对血压均无明显影响;小鼠腹腔注射1克生药/公斤,动物(每组2只)于24小时内均死亡。

归经

《泉州本草》:"入肺、肾二经。"

性味

酸,寒。

①《陆川本草》:"性寒,味酸。"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

③《广西中药志》:"味淡,性寒。"

④《泉州本草》:"味甘淡,性大寒。"

注意

《泉州本草》:"脾胃虚寒者忌用。"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治吐血,刀伤出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溃疡,烫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凉血,止吐血。"

②《岭南采药录》:"敷疮毒,能拔毒。"

③《陆川本草》:"止血,消炎,生肌。治刀伤出血,疮痈溃烂,烫伤,中耳炎。"

④《南宁市药物志》:"叶:消肿止痛。外用治跌打,刀伤,热疮红肿,热眼过膜(加冰片);根:内服治肺热咳嗽(煲猪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叶1~2两,根1~2钱。外用:捣敷、绞汁晒粉干掺或捣汁含漱。

复方

①治创伤出血:落地生根鲜叶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②治疔疮,痈疽,无名肿毒:落地生根鲜叶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饮服,渣敷患处。

③治喉风肿痛:落地生根鲜叶五片至十片。绞汁,含漱。

④治乳腺炎:落地生根鲜叶一至二两。捣烂敷患处。(②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⑤治溃疡:叶爆芽一斤(生捣汁晒干,取粉用),梅片五分。共末粉,掺患处。(《陆川本草》)

⑥治跌打损伤吐血:落地生根鲜叶七片。捣烂绞汁,调酒、亦砂糖,炖温服。

⑦治热性胃痛:落地生根鲜叶五片。捣烂绞汁调食盐少许服。

⑧治关节肘痛:落地生根鲜全草一两。水煎服。

⑨治急性中耳炎:落地生根鲜叶,捣烂绞汁滴耳。(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