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刺黄连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刺黄连 |
拉丁名 | Cì Huánɡ Lián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沟旁、河岸或山坡。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四川。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陕西中草药》 |
更多 | 为小檗科植物假豪猪刺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 |
《中药大辞典》:刺黄连
拼音注音
Cì Huánɡ Lián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假豪猪刺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沟旁、河岸或山坡。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四川。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0.5~1.5米,茎直立,灰黄色,具棱;刺分3叉,长1~2.5厘米。叶簇生,厚革质,坚硬,长圆状披针形,长3.5~8厘米,宽1~2.5厘米,边缘具刺毛状锯齿,中脉明显。花黄色,5~15朵簇生刺腋;萼片6,下有小苞片2~3;花瓣6;雄蕊6,花药开裂;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多颗。浆果倒卵状长圆形,红色,被白粉,有种子2粒。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消炎,消肿止痛。治肝炎,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调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