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石胡荽 |
---|---|
门类 | 中药材·《本经逢原》·石草部 |
中文名 | 石胡荽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璐·清(公元1617-170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石胡荽·《本经逢原》·张璐 |
更多 |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即天胡荽,俗名鹅不食草,又名鸡肠草
辛温,无毒。汁制砒石、雄黄。
发明鹅不食草气温而升,味辛而散,故能透达巅顶。人但知其搐鼻通而落息肉,不知其治头痛之功最捷,而除翳之功更奇, 塞鼻中翳膜自落,故碧云散用以取嚏,则浊气宣通而翳自除,是昔人以开锅盖法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