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鹿梨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鹿梨 |
拉丁名 | Lù Lí |
英文名 | |
别名 | 檖、赤罗、罗、山梨、杨檖、鼠梨、赤萝、树梨、酸梨、野梨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溪旁、路边及杂木林中,分布广东、江西、浙扛、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本草图经》 |
更多 | 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果实。 |
《中药大辞典》:鹿梨
拼音注音
Lù Lí
别名
檖(《诗经》),赤罗(《毛诗传》),罗(《尔雅》),山梨、杨檖、鼠梨、赤萝(陆玑《诗疏》),树梨(《纲目》),酸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野梨(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果实。
生境分布
生于溪旁、路边及杂木林中,分布广东、江西、浙扛、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
原形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9米。树皮灰黑色;小枝光滑;冬芽有细毛。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阔卵形或卵形,长4~8厘米,宽3.3~5.5厘米,先端短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有细而圆钝的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2~4厘米。伞房花序呈总状,有花6~12朵,花径2~2.5厘米;花梗长1.5~3厘米;萼片5,披针形,稍短于萼筒),外面无毛,内面有稀毛;花瓣5,卵圆形,白色有短爪;雄蕊20;花柱2,稀为3。梨果球形,径约1~2厘米,黑褐色,有斑点,萼裂片脱落;果柄细长。种子黑褐色。花期4月。果期9月。
化学成分
含水分75~80%,糖约15~20%。
性味
《纲目》:"酸涩,寒,无毒。"
功能主治
《本草图经》:"煨食治痢。"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