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闹狗药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闹狗药 |
拉丁名 | Nào Gǒu Yào |
英文名 | |
别名 | 小鸡骨常山、见血飞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岩山灌木林中。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
更多 | 为夹竹桃科植物小鸡骨常山的叶。全年可采。 |
《中药大辞典》:闹狗药
拼音注音
Nào Gǒu Yào
别名
小鸡骨常山、见血飞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小鸡骨常山的叶。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岩山灌木林中。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小鸡骨常山,又名:阿斯木、羊角棉。
常绿灌木,高1米余。茎直立,老干灰色,顶部幼枝深绿色,具有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皮孔。叶4枚轮生,披针形,长8厘米左右,宽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全缘,上面绿色,下面青灰色,主脉及侧脉明显隆起;无托叶。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近于顶生;萼短,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花冠筒细,近顶部膨大,裂片5,偏斜倒卵形;雄蕊5,药不突出,基部圆;花盘具2舌状腺;心皮2,离生,花柱丝状,柱头倒卵形。蓇葖果线形,长5~6厘米;种子椭圆形,扁平,前端具白色绒毛。
性味
性温,味辛,有大毒。
功能主治
散血止痛,排脓生肌。治刀伤出血,疮毒。
用法用量
外用:捣烂敷或研末撒。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