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马陆(蛟、百足、马蚿)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大辞典_马陆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02-16 投稿人 : 誉财 点击 :
物种 马陆
门类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中文名 马陆
拉丁名 Mǎ Lù
英文名
别名 蛟、百足、马蚿、蛆蟝、马蚰、马蠲、秦渠、飞蚿虫、马轴、蚐、千足、刀环虫、百节虫、蛩、千脚虫、篦子虫、锅耳朵、大草鞋虫、百脚陆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多栖于阴湿地区,食草根及腐败的植物,触之则蜷缩不动,并放出恶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本经》
更多 为圆马陆科动物约安巨马陆或其它马陆类动物的全虫。

《中药大辞典》:马陆

拼音注音

Mǎ Lù

别名

蛟(《庄子》),百足(《本经》),马蚿、蛆蟝、马蚰(《方言》),马蠲(《说文》),秦渠(《淮南子》高诱注),飞蚿虫(李当之《药录》),马轴(《吴普本草》),蚐(《尔雅》郭璞注),千足(《雷公炮炙论》),刀环虫(《唐本草》),百节虫(《圣惠方》),蛩(《纲目》),千脚虫(《分类草药性》),篦子虫、锅耳朵(《贵州民间方药集》),大草鞋虫(《四川中药志》),百脚陆(《泉州本草》)。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圆马陆科动物约安巨马陆或其它马陆类动物的全虫

生境分布

多栖于阴湿地区,食草根及腐败的植物,触之则蜷缩不动,并放出恶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体长圆形,表面光滑。长约12厘米,宽约7毫米,全体由多数环节组成,从颈板到肛节,约有体节64个。头部两侧有许多单眼,集合成2团,形似复眼。触角1对,有毛,长约5毫米。口器包括大小颚各1对,小颚愈合成为颚唇。体背面黑褐色,后缘淡褐色,前缘盖住部分淡黄色。颈板半圆形,深褐色。第2~4节为胸部,每节各有步肢1对;第5节以下为腹部,除末节外,每节有步肢2对。雄虫在第7节上的步肢变为生殖肢。自第6背板后各体节的两侧,有臭腺孔。幼虫环节少,足仅3对,每脱皮1次,则体节和足陆续增加。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马陆),收得后,糠头炒,令糠头焦黑,取马陆出,用竹刀刮足去头了,研成末用之。"

性味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有毒。"

注意

有毒,内服宜慎。

功能主治

破积;解毒.治症瘕,痞满,痈肿,毒疮。

①《本经》:"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瘪肉恶疮,白秃。"

②《别录》:"疗寒热痞结,胁下满。"

③《纲目》:"辟邪疟。"

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痒疮,敷鱼口痈毒。"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风,去风湿。"

用法用量

外用:熬膏、研末或捣敷。

复方

①治鼻息肉:马陆醋炙研末,棉花蘸塞鼻孔中。(《泉州本草》)

②治蛾子:马陆、鲜赤葛。共捣烂,敷颈部。(《四川中药志》)

③治一切疮毒:马陆、滚山珠、癞疙宝、乌梢蛇、壁虎、蜈蚣。共以桐油熬膏,外贴。(《四川中药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