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简要方》·果部 |
中文名 | 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宗祥·现代(公元1938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本草简要方》·张宗祥 |
更多 | 《本草简要方》现代 张宗祥(公元1938年) 著 |
主治温中。下气。止痛。解郁疏肝健脾。起阳去痰。化滞。逐风。
通关节。开腠理。治霍乱转筋吐泻。阴毒伤寒。咳逆。咽膈不通。痰冷气逆。胃冷。噎膈中恶。心腹绞痛。痞满症结。食积。奔豚。阴毒腹痛大肠壅气。肠风血痢多年脾泄。肾气。阴疝。血痹。腰脚软弱。水肿。香港脚冲心。产后余血心痛。子肠脱出。阴下湿痒蛇虫毒。山萸食萸。功同力小茱萸丸。吴茱萸木瓜各等分。研末酒煮米糊丸。或木瓜蒸烂研膏丸。梧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温酒下。治香港脚入腹。腹胀不仁。喘闷欲死。茱萸内消丸。吴茱萸(半酒半醋。浸一宿焙干)山茱萸(蒸去核)马蔺花(醋浸焙)黑牵牛(炒取头末)玄胡索(微炒)川楝子(蒸去皮核)舶茴香(盐炒)海藻(洗净焙)橘皮青皮官桂各一两。桃仁(炒去皮)白蒺藜(炒杵去刺)木香各五钱。研末。酒煮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盐汤或酒下。治肾虚邪袭。
奔豚癖。寒疝阴痒偏大引痛或生疮疡出黄水。吴萸散。吴茱萸(取开口者汤泡七次焙干)肉豆蔻(面裹煨)炙草各五钱。缩砂仁神曲白术(均炒)各一两浓朴(姜汁制)陈皮(焙)高良姜各二两。研末。每服二三钱。食前米汤调下。治肠痹寒湿。内搏腹满。气急便泄。吴萸汤。
吴茱萸一升。(汤浸焙)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次。治伤寒呕而胸满。或烦躁欲死。又方。吴茱萸(汤浸焙炒)半夏(汤泡)赤苓鳖甲(酥炙)三棱前胡青皮(焙)浓朴(姜汁炙)槟榔白术桂心各一两。枳壳(麸炒)五钱。
咀。每服五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胸痹喉塞不能下食。又方。吴茱萸当归各二钱。桔梗细辛防风干姜(炮)各一钱。熟地二钱五分。炙草五分。水煎服。治妇人素虚。为风冷所乘。
腹胁刺痛。又方。吴茱萸半夏(姜制)川芎炙草人参白茯苓白芷陈皮各等分。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治厥阴经偏头风。又方。吴萸肉(炒)一钱五分。桔梗干姜(炮)炙草半夏各一钱。
细辛六分。当归茯苓肉桂陈皮各八分。加生姜。水煎服。治产后口渴痞闷。山茱萸丸。山茱萸二两。熟地丹皮牛膝茯苓泽泻各一两。鹿茸五钱。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盐汤下。治眼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