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实葫芦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实葫芦 |
拉丁名 | Shí Hú Lu |
英文名 | Root of Himalayan Snakegourd |
别名 | 佛顶珠、野王瓜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500m的山谷丛林、山坡疏林或灌丛中或林缘。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全缘木求鱼栝楼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anthes ouigera Bl.[T.hi-malensis C.B.Clarke]采收和储藏:秋后果熟时采收,晒干。 |
《中华本草》:实葫芦
拼音注音
Shí Hú Lu
别名
佛顶珠、野王瓜。
英文名
Root of Himalayan Snakegourd
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全缘木求鱼栝楼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anthes ouigera Bl.[T.hi-malensis C.B.Clarke]
采收和储藏:秋后果熟时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500m的山谷丛林、山坡疏林或灌丛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数米。块根粗大,富含具纵棱和槽,被短柔毛。叶柄长4-12cm,具纵条纹,密被短柔毛。叶片纸质,卵状心形至近圆心形,长7-19cm,宽7-8cm,不分裂片纸质,卵状心形至近圆心形,长7-19cm,宽7-8cm,不分裂或具3齿裂或3-5中裂至深裂,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齿,分裂之中间裂片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0-13cm,宽4-7cm,侧裂片较小,两侧不相等,上面绿色,被短柔毛或疏短硬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茸毛;卷须2-3歧,被短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组成部状花序,或有单花与之并生,总花梗长10-26cm,具纵条纹,密被短柔毛;小苞片披针或倒披针形,边缘具三角齿;萼筒狭长,先端扩大,长约5mm,基部宽2mm,顶端宽4-7mm,被柔毛;花冠折色,裂片狭长圆形,长约15mm,宽约3mm,具长10-15mm的丝状流苏,雄蕊3,花丝短,雌药单生,花梗长1-3.5cm,具纵条纹,密被短柔毛;萼筒圆柱形,长2-5cm,径2-3mm,被子短柔毛或无毛,萼齿及花冠同雄花;子房长卵形,长1-1.5cm,径3-5mm,被短柔毛。果实卵圆形或幼锤状椭圆形,长5-7cm,径2.5-4cm,幼时绿色,具条纹,成熟时为橘红色,平滑无毛,具喙。种子轮廓三角形,长7-9mm,宽7-8mm,淡黄褐色或深褐色,3室,两侧室小,中央环带宽而隆起。花期5-9月,果期9-12月。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润肠;散结。主肺热咳嗽;便秘;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