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奶汁树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奶汁树 |
拉丁名 | Nǎi Zhī Shù |
英文名 | |
别名 | 牛奶子树、下乳草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灌木丛中。分布我国东南各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江西草药》 |
更多 | 为桑科植物窄叶台湾榕的根及叶。秋、冬采收。 |
《中药大辞典》:奶汁树
拼音注音
Nǎi Zhī Shù
别名
牛奶子树、下乳草
出处
《江西草药》
来源
为桑科植物窄叶台湾榕的根及叶。秋、冬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灌木丛中。分布我国东南各地。
原形态
灌木,高约1米。枝条带紫红色,折断有白色乳汁。小枝,叶脉和叶柄被短硬毛,早落。单叶互生,膜质,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宽1~2厘米,侧脉与中脉成直角展出,小脉极不明显。花序托有梗,单生于叶腋,圆球形或梨形,绿色或紫红色;基部有苞片3枚,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雄花被片3~4,雄蕊2;瘿花被片3~4或更多,花柱短,侧生。果球形,成熟时紫红色。花期10月至翌年春。
性味
平,辛微涩。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腰痛,黄疸,疟疾,百日咳,背痈,乳痈,乳汁不足,齿龈炎,毒蛇咬伤。
复方
①治百日咳:奶汁树根五钱,水煎服。
②治背痈:奶汁树鲜叶适量,捣烂外敷;另用奶汁树根二两,水煎服。
③治乳汁不足:奶汁树根二两,地锦一两,白茅根五钱,猪前脚一只,红糖、米酒少许。水煎。服汤食肉。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