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莨菪叶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莨菪叶 |
拉丁名 | Lànɡ Dànɡ Yè |
英文名 | |
别名 | 铃铛草、麻性草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科学的民间药草》 |
更多 | 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叶片,立夏后采收,晒干。 |
《中药大辞典》:莨菪叶
拼音注音
Lànɡ Dànɡ Yè
别名
铃铛草(《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麻性草(《湖南药物志》)。
出处
《科学的民间药草》
来源
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叶片,立夏后采收,晒干。
性状
干燥叶大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约26厘米,宽约10厘米,叶端尖,叶缘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三角形,上面黑绿色,下面淡灰绿色,密具毛茸,主脉上毛茸更多。由腺毛分泌的物质,在叶片不很干燥时带粘着性。以叶片绿色,密生茸毛、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莨菪叶含灰分20%,总生物碱0.045~0.14%,其中主要是天仙子胺、东莨菪碱及阿托品;另含一种苦甙名天仙子苦甙。
性味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苦,寒,有大毒。"
功能主治
镇痛,解痉。治胃痛,齿痛,气管炎咳喘。
①李承祜《生药学》:"镇静,镇痛。用于支气管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齿痛等症。又可为麻醉剂、催眠剂。"
②《中国药植志》:"为膀胱炎与淋病的镇痛药,与泻药共享,可防上肠绞痛。"
③《东北药植志》:"治胃痛,神经痛,气喘等。"
④《内蒙古中草药》:"镇痛,解痉,止泻,治气管炎,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5厘;制成酊剂、浸膏。流浸膏或混入烟叶内烧烟吸。
复方
①治气管炎:莨菪叶、三棵针、金刚骨各等分为末。每次服一分五厘。(《内蒙古中草药》)
②治老人咳嗽、气喘:莨菪叶少许,混烟叶中吸之。(《内蒙古中草药》)
③治牙疼:莨菪叶少许,混烟叶中,吸(烟)含口内。(《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