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颠茄草 |
---|---|
门类 | 中药材·《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文名 | 颠茄草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颠茄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山东、浙江等地有栽培。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茄科颠茄草Atropa belladonna L.,以叶、幼枝及根入药。 |
《全国中草药汇编》:颠茄草
别名
颠茄
来源
茄科颠茄草Atropa belladonna L.,以叶、幼枝及根入药。
生境分布
山东、浙江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多种,其中以莨菪碱(hyoscyamine,C17H23O3N左旋性)为主,并少量的阿托品(atropine,C17H23O3N,非旋性),及微量的东莨菪碱(scopolamine,C17H21O4N)等。
功能主治
镇痉,镇痛,止分泌,扩瞳。主要用于制止盗汗,流涎,支气管分泌过多,胃酸过多,并弛缓胃肌,解除贲门及幽门部痉挛,制止痉挛性咳嗽,以及因泻药而引起的腹绞痛等。
用法用量
常以酊剂、片剂入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