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桂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蒙筌》·木部 |
中文名 | 桂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陈嘉谟·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桂·《本草蒙筌》·陈嘉谟 |
更多 | 《本草蒙筌》明 陈嘉谟(公元1368-1644年) 著 |
味辛、甘,气大热。浮也,阳中之阳也。有小毒。采皮宜冬至,同饵忌生葱。收必阴干,(勿见火日。)用旋咀片。余剩须密纸重裹,犯风免辛气泄扬。种类多般,地产各处。
桂正圆无骨,(形类竹。)生交趾桂林。牡桂广薄皮,产南海山谷。官桂品极高而堪充进贡,(州名,属广东。一说∶世人以观字笔画多,懒书之,故只作宫,如写黄 作柏, 作姜,同意亦通。)木桂皮极浓而肉理粗虚,乃发从岭。
筒桂因皮嫩如筒卷束,板桂谓皮老若板坦平。柳桂系至软枝梢,肉桂指至浓脂肉。桂枝枝梗小条,非身干粗浓之处;桂心近木黄肉,但去外甲错粗皮。品分既明,欺罔难入。又各主治,亦须详知。 桂筒桂相同,(一说∶ 、筒字近似,人误书之,习以成俗也。)养精神,和颜色耐老;牡桂板桂一类,坚骨节,通血脉堕胎。
四者性并辛温,难作风寒正治。柳桂桂枝味淡,能治上焦头目,兼横行手臂,调荣血,和肌表,止烦出汗,疏邪散风,经云气薄则发泄是也;肉桂木桂性热,堪疗下焦寒冷,并秋冬腹疼,泄贲豚,利水道,温筋暖脏,破血通经。经云气浓则发热是也。桂心美之之义,性略守,治多在中;官桂贵之之辞,味甚辛,治易解表。如此之异,盖缘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理之自然,性分所不可移也。然柳桂桂枝,入足太阳之腑;桂心少阴之经。《本经》注云∶桂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头、附子为使,全得热性。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实卫护荣;与柴胡、紫石英、干地黄同用,却主吐逆。与巴豆、 砂、干漆、穿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矣。春夏禁服,秋冬宜煎。
(谟)按∶诸桂所治不同,无非各因其材而致用也。然《本经》谓∶桂止烦出汗。仲景治伤寒乃云∶无汗不得服桂枝。又云∶汗过多者,桂枝甘草汤。是又用其闭汗,何特反其经义耶?
抑一药而二用耶?噫!此正所谓殊途而合辙也。盖桂善通血脉。《本经》言∶桂止烦出汗者,非桂能开腠理而发出汗也,以之调其荣血,则卫气自和,邪无容地,遂自汗出而解矣。仲景言∶汗多用桂枝者,亦非桂枝能闭腠理而止住汗也,以之调和荣卫,则邪从汗出,邪去而汗自止矣。昧者不解出汗止汗之意,凡病伤寒,便用桂枝汤,幸遇太阳伤风自汗者,固获奇效。倘系太阳伤寒无汗者,而亦用之,为害岂浅浅乎?犹有谓仲景之治表虚,而一概同敛虚汗者,此又大失经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