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水虱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水虱草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芝麻关草、筅帚草、鹅草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沼泽地、水田及潮湿的山坡、路旁和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水虱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mbristylis miliacea(L.)Vahl[Scirpus miliace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拼音注音
Shuǐ Shī Cǎo
别名
芝麻关草、筅帚草、鹅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水虱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mbristylis miliacea(L.)Vahl[Scirpus miliace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沼泽地、水田及潮湿的山坡、路旁和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等地。
原形态
水虱草,一年生草本,高10-40-60cm。秆丛生,扁四棱形,有纵槽,基部有1-3无叶片的鞘。叶剑形,边缘有疏锯齿,先端渐尖成刚毛状,基部宽1.5-2mm;叶鞘侧扁,套褶。苞片2-4,刚毛状,基部宽,较花序短而多。聚伞花序复出或多次复出,有很多小穗。小穗单生,球形或近球形,长1.5-3mm,宽1.5-2mm;鳞片卵形,膜质,长约1cm,先端钝,有3脉;雄蕊2;花柱三棱形,基部稍膨大,无缘毛,柱头3,为花柱长的1/2.小坚果三棱状倒卵形,长约lmm,褐黄色,表面有横长圆形网纹和疏少的小疣状突起。花、果期7-10月。
性味
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活血解毒。主风热咳嗽;小便短赤;胃肠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