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凹朴皮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凹朴皮 |
拉丁名 | āo Pǔ Pí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野生于山谷林内或阴坡水沟边;或栽培作观赏。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更多 | 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树皮。 |
《中药大辞典》:凹朴皮
拼音注音
āo Pǔ Pí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树皮。
生境分布
野生于山谷林内或阴坡水沟边;或栽培作观赏。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原形态
鹅掌楸,又名:马褂树、双飘树。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黑褐色,纵裂。叶互生;呈马褂状,长4~18厘米,宽5~20厘米,顶端平截或微凹,基部圆形或浅心形,每侧边缘中部凹入形成2裂片,裂片先端尖或钝尖;叶柄细,长4~8厘米。花单生于枝顶,杯状,外面绿色,内部黄色;萼片3,开展;花瓣6,直立,长3~4厘米;雄蕊多数,花丝长约5毫米,花药外向;心皮多数,覆瓦状排列于纺锤形的花托上。聚合果黄褐色,卵状长圆锥形,长7~9厘米,由具翅的小坚果组成,小坚果含种子1~2粒。花期5月。果期9~10月。
功能主治
治因受水湿风寒所引起的咳嗽、气急、口渴、四肢微浮。
用法用量
以干树皮一两,加芫荽、山油麻(阴行草)各五至六钱,老姜三片,甘草三钱,水煎,冲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备注
本植物的根(鹅掌楸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