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兔子毛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兔子毛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坡、干草原。分布内蒙古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内辈古中草药》 |
更多 | 为菊科植物西伯利亚艾菊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 |
拼音注音
Tù Zi Máo
出处
《内辈古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西伯利亚艾菊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干草原。分布内蒙古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具多数残留的干叶柄。基生叶2~3回羽状分裂,裂片丝状线形;茎生叶1~2回羽状分裂。头状花序成伞房状排列;总苞钟形;花冠管状,黄色。瘦果短小。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治传染病高热,疔疮痈肿,血瘀刺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为散。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