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翻白柴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翻白柴 |
拉丁名 | Fān Bái Chái |
英文名 | |
别名 | 木帚子、柳叶栒子、把把柴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顶岩石等处。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四川中药志》 |
更多 | 为蔷薇科植物山米麻的全株。 |
《中药大辞典》:翻白柴
拼音注音
Fān Bái Chái
别名
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四川中药志》)。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米麻的全株。
生境分布
生于山顶岩石等处。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原形态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茎紫红色,幼校有绒毛簇生。叶椭圆状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有皱纹,下面叶脉明显,5~12对;叶柄长3~5毫米,中肋略呈红色。伞房花序,顶生,密被细绒毛,直径3~5厘米;花萼绿毛,被毛,萼齿5,短尖,萼管与子房合生;花瓣5,白色;雄蕊20,花丝白色,花药紫红色;子房半下位,花柱数枚,离生。果实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红色,光泽,有2~3核。花期6月。果期10月。
性味
性凉,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除风热。治干咳失音,脾湿发黄,肠风下血及小便短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
①治干咳失音:翻白柴、玄参、麦冬、诃子。共煎水服。
②治肠风下血:翻白柴、野地瓜根、白麦、酸汤杆、槐花。共炖猪大肠服。(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