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鹳骨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禽下 |
中文名 | 鹳骨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鹳骨·《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味甘,无毒。主鬼蛊诸疰毒,五尸心腹疾。
陶隐居云∶鹳亦有两种∶似鹄而巢树者为白鹳;黑色曲颈者为乌鹳。今宜用白者。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鹳脚骨及嘴,主喉痹飞尸,蛇虺咬,及小儿闪癖,大腹痞满,并煮汁服之,亦烧为黑灰饮服。有小毒。杀树木,秃人毛发,沐汤中下少许,发尽脱,亦便不生。人探巢取鹳子,六十里旱,能群飞激云云散雨。歇其巢中,以泥为池,含水满池中,养鱼及蛇,以哺其子.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鹳骨,大寒。亦可单用,治尸疰,鬼疰、腹痛,炙令黄末,空心暖酒服方寸匕。
衍义曰∶鹳,头无丹,项无乌带,身如鹤者,是。兼不善唳,但以啄相击而鸣,作池养鱼、蛇以哺子之事,岂可垂示后世?此禽多在楼殿吻土作窠,日夕人观之,故知其未审耳。 石条中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