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虾蟆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崇原》·卷下\本经下品 |
中文名 | 虾蟆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志聪·清(公元167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虾蟆·《本草崇原》·张志聪 |
更多 | 作者:着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朝代:清·康熙十三年;年份:公元1674年。 |
气味辛寒,有毒。主治邪气,破瘕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
(《本经》下品有虾蟆,《别录》下品有蟾蜍,乃一类二种也。虾蟆生陂中,背有黑点,身小能跳,作呷呷声。举动极急。蟾蜍在人家湿处,身大黑,无点多痱 ,不能跳,不解作声,行动迟缓,功用大同小异。李时珍曰∶古方多用虾蟆,今方多用蟾蜍,考二物功用亦不甚远,今人只用蟾蜍有效,而虾蟆不复入药,疑古人所用者,亦多是蟾蜍,盖古时通称蟾蜍为虾蟆耳。《王荆公字说》云∶俗言虾蟆怀土取置远处,一夕复还其所,虽或遐之,常慕而返,故名虾蟆。今俗传其能作土遁,盖亦有所本云。)
虾蟆生于阴湿阪泽,能作土遁,其色黄黑,气味辛寒,盖禀土金水之气化所生。主治邪气者,辛以散之也。禀金气,故破症坚血。禀土气,故治痈肿阴疮。禀水气,故服之不患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