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山麻黄(臭草、虱子草)的功效与作用_中华本草_山麻黄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10-06 投稿人 : 展欧园艺 点击 :
物种 山麻黄
门类 中药材·《中华本草》
中文名 山麻黄
拉丁名 Shān Má Huánɡ
英文名 all-grass of Chinese Psilopeganum
别名 臭草、虱子草、蛇咬药、千垂乌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生态环境:多生于砂滩及丘陵。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中国药植志》
更多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麻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ilopeganum sinense Hemsl.采收和储藏:4-6月采收,扎把晒干备用。

《中华本草》:山麻黄

拼音注音

Shān Má Huánɡ

别名

臭草、虱子草、蛇咬药、千垂乌。

英文名

all-grass of Chinese Psilopeganum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麻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ilopeganum sinense Hemsl.

采收和储藏:4-6月采收,扎把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于砂滩及丘陵。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山麻黄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60-80cm。基部木化,自基部多分枝,直出,全株无毛,有腺点。三出复叶互生;总叶柄长达2cm;小叶无柄;小叶片卵形、倒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0.7-2.5cm,宽0.3-1cm,中间小叶较大,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略反卷,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有细小腺点甚多。花两性,单生叶腋;花柄细长;萼片4-5裂,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mm;花瓣黄色,4-5,卵状长圆形,长4-6mm;雄蕊8-10,花丝长短不一;子房上位,2室,花柱1,先端浅裂。蒴果肾形,2室,顶端2裂,每室有种子5-6颗,肾形,长约1mm,黑褐色,表面有乳头状凸体。春季开花结实。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香豆精香柑内酯(bergapt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异茵芹内酯(isopimpinellin),?状芸香内酯(chalepensin),3-(1,1-二甲烯丙基)脱肠草素[3-(1,1-dimethylallyl)-horniarin]。

归经

膀胱;肺;脾经

性味

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

解表;平喘;利水;止呕。主感冒;咳喘;呕吐;水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1.《四川常用中草药》:解表,止呕,定喘。治感冒,咳喘,水积病及蛇咬伤。2.《广西植物名录》:利水消肿。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