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柏树叶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柏树叶 |
拉丁名 | Bǎi Shù Yè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庙宇等处常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分类草药性》 |
更多 | 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 |
《中药大辞典》:柏树叶
拼音注音
Bǎi Shù Yè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庙宇等处常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原形态
柏木,又名:香柏(《三辅旧事》),香扁柏、垂丝柏、扫帚柏、白木树、密密松、扁柏、垂柏、柏青树、宋柏。
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直径可达1米。树皮平滑,灰褐色,枝条下垂。叶鳞片状,交互对生,紧贴枝上,呈卵状三角形,生于幼树或老树壮枝上的呈线形或锥形,3或4枚轮生而广展,先端长尖稍开展。花小,单性,同株,顶生;雄花序黄色,对生成椭圆形,雄蕊通常8。球果木质,球形,具短柄,直径8~12毫米,褐色,鳞片8,盾状,镊合状排列,背面有短尖的小凸体,每鳞片具种子3。种子卵形,稍有翅。花期4~5月。果期6~9月。
性状
枝叶呈树枝状。叶细小鳞片形,先端锐尖,紧密贴生于小枝上,但在较大的枝上,叶尖不紧贴而成刺状突出;叶面黄绿色或灰绿色;小枝棕褐色。质脆,易断。气淡,味涩。
性味
①《分类草药性》:"苦涩。"
②《重庆草药》:"味苦辛,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
治吐血,血痢,痔疮,烫伤。
①《分类草药性》:"和血。治肠风痔肿,痢疾,吐血;兼涂小儿肥疮。"
②《重庆草药》:"止血生肌,治刀伤。"
③《广西药植名录》:"治咳血,心气痛,筋缩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吐血:柏树子、柏树叶。打粉,兑酒吃,每次四钱。
②治小儿肥疮:柏树嫩叶打粉(或煅打粉),调油涂(洗净后涂)。
③治刀伤:柏树嫩叶,嚼烂敷。(①方以下出《重庆草药》)
④治蛇伤(目光复视):柏树叶二两,香附全草二两。米泔水煎洗伤口。(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烫伤:柏叶捣汁搽。(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