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油茶花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油茶花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茶子木花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广泛栽培,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olelfera Abel[C.oleosa (Lour.)Rehd.]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收。 |
拼音注音
Yóu Chá Huā
别名
茶子木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olelfera Abel[C.oleosa (Lour.)Rehd.]
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收。
生境分布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广泛栽培,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原形态
油茶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m,稀达8m。树皮淡黄褐色,平滑不裂;小枝微被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7mm,有毛;叶片厚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3.5-9cm,宽1.8-4.2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或中脉有硬毛,下面中脉基部有毛或无毛,侧脉不明显。花两性,1-3朵生于枝顶或叶腋,直径3-5cm,无梗;萼片通常5,近圆形,外被绢毛;花瓣5-7,白色,分离,倒卵形至披针形,长2.5-4.5cm,先端常有凹缺,外面有毛;雄蕊多数,无毛,外轮花丝仅基部连合;子房上位,密被白色丝状绒毛,花柱先端三浅裂。蒴果近球形,直径3-5cm,果皮厚,木质,室背2-3裂。种子背圆腹扁,长至2.5cm。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花蕾倒卵形,花朵不规则形,萼片5,类圆形,稍厚,外被灰白色绢毛;花瓣5-7片,时有散落,淡黄色或黄棕色,倒卵形,先端凹入,外表面被疏毛;雄蕊多数,排成2轮,花丝基部成束;雌蕊花柱分离。气微香,味微苦。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子宫出血;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