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竹淡竹根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简要方》·木部二 |
中文名 | 竹淡竹根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宗祥·现代(公元1938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竹淡竹根·《本草简要方》·张宗祥 |
更多 | 《本草简要方》现代 张宗祥(公元1938年) 著 |
主治。消痰。去风热。烦热。惊悸。解丹石热渴。沥泻火降痰润燥。养血清胃。咳嗽。
肺痿。壮热。反胃风痹。风痉。茹凉血。除热。寒热。伤寒劳复。惊痫。鼻衄。吐血。肺痿。胃热。呕逆。上焦烦热。五痔妇人崩中胎动。小儿热痫。叶凉心经。治壮热。利小便。
狂热烦闷。喉痹痰呕。黄(系竹液结成。以生天竺及南海大竹中者为良。现多杂采诸竹。
或煎竹沥代用之。)主治。小儿惊痫。天吊。去风热。养五脏。中风。痰壅。制药毒发热。竹皮大丸。生竹茹石膏各二分。桂枝白薇各一分。甘草七分。研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
米饮下。日三夜二。治乳子过多。中虚烦乱。有热倍白薇。烦喘加柏实一分。竹茹丸。黄连一两。(锉作块)茱萸一两。滴蜜炒黄赤色。去茱萸研末。薄糊和丸萝卜子大。每服十丸。
竹茹汤下。治小儿渴泻。竹茹石膏汤。竹茹石膏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水煎服。治壮热吐呕。
去后四味。亦治白喉壮热。竹茹汤。青竹茹二合。好酒一升煮三五沸。分作三服。治妊娠失堕。胎损。腹痛下血。又方。竹茹橘红干葛甘竹麦冬生姜水煎服。治热吐。口渴烦躁。
热甚加黄连。又方。淡竹茹麦冬小麦炙草人参半夏茯苓水煎服。治内热。又方。淡竹茹指大一块。麦冬小麦各二两五钱。炙草一两。人参白茯苓各一两五钱。半夏二两。锉散。每服四钱。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及妇人心虚惊悸。天竺黄丹。
天竺黄一两。晚蚕蛾(微炒)白僵蚕(微炒)黄连各五钱。朱砂青黛麝香各五分。研末。粳米和丸黍米大。每服七至十丸。人参汤下。治小儿痰闭。天竺黄散。天竺黄五钱。牛黄雄黄朱砂芦荟麝香蟾头(炙令焦黄)黄连犀角屑木香炙草钩藤各一分。龙脑一钱。研细。每服五分。
汤调下。日三次。治小儿干疳。又方。天竺黄郁金茯神甘草各五钱。硼砂牙硝白芷川芎僵蚕(炒去丝)枳壳(麸炒)各二钱五分。朱砂(水飞)二钱。麝香一字。蝉蜕十五枚。研末。
每服五分至一钱。薄荷或麦冬煎汤调下。治上焦风热口鼻生疮。两目赤肿。咽膈不利。痰涎壅滞。
惊搐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