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蚕豆茎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蚕豆茎 |
拉丁名 | Cán Dòu Jīnɡ |
英文名 | |
别名 | 蚕豆梗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更多 | 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茎。 |
《中药大辞典》:蚕豆茎
拼音注音
Cán Dòu Jīnɡ
别名
蚕豆梗(《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茎。
化学成分
茎含山柰酚、对羟基苯甲酸、延胡索酸、白桦脂醇等。茎、叶、花、豆荚都含D-甘油酸。
药理作用
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参见"蚕豆荚壳"条。
功能主治
止血、止泻。治各种内出血,水泻,烫伤。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水泻。外用治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烧灰调敷。
复方
①治各种内出血:蚕豆梗焙干研细末。每日三钱,分三次吞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水泻:蚕豆梗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