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鳖甲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经集注》·虫兽中品 |
中文名 | 鳖甲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陶弘景·南朝·梁(公元502-557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鳖甲·《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
更多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
味咸,平,无毒。主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治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肉∶味甘,主伤中,益气,补不足。生丹阳池泽,取无时。(恶矾石。)生取甲,剔去肉为好,不用煮脱者。今看有连厣及干岩便好,若上有甲,两边骨出,已被煮也,用之当炙。夏月锉鳖,以赤苋包置湿地,则变化生鳖。人有裹鳖甲屑,经五月,皆能变成鳖子。此其肉亦不足食,多作症瘕。其目陷者,及合鸡子食之,杀人。不可合苋菜食之。其厣下有如王字形者,亦不可食。(《大观》卷二十一,《政和》四二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