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猫油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猫油 |
拉丁名 | Māo Yóu |
英文名 | Cat fat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性较驯良,爱清洁,善跳跃及攀援。视、听觉灵敏;喜捕鼠类,好食荤腥之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猫科动物家猫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elis domestica Brisson采收和储藏:捕捉后,杀死,剥皮,剖腹,取出脂肪,置锅内小火炼制取出油,冷却。 |
《中华本草》:猫油
拼音注音
Māo Yóu
英文名
Cat fat
出处
出自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来源
药材基源:为猫科动物家猫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elis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捕捉后,杀死,剥皮,剖腹,取出脂肪,置锅内小火炼制取出油,冷却。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性较驯良,爱清洁,善跳跃及攀援。视、听觉灵敏;喜捕鼠类,好食荤腥之物。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原形态
家猫,体长约为50cm,重2-3kg。头圆吻短,上唇中央2裂,口周列生20-30根刚毛。眼较圆,耳竖立,多呈三角形。瞳孔于阳光下缩成线状,黑暗中扩大成圆形。趾端具锐利而弯曲的爪,爪能伸缩。尾较长,但短于体长。全身被软毛,色泽不一,有白、黑、黄、灰色或双色、三色相杂。我国各地饲养的家猫,绝大多数个体全身被有横纹。
化学成分
猫网膜组织的氯仿-甲醇粗提取脂类组分(I),其中含有的神经节苷酯类、磷脂类、神经酰胺类、脑苷酯类、刘经鞘苷酯类、中性脂类和卵磷脂等有促进血管生长的作用。用I处理猫股动脉或给猫肌内注射I,其新血管的生成比对照组迅速。
归经
肺经
性味
味甘;微咸;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生肌。主烧烫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擦。
复方
治Ⅰ、Ⅱ度烧伤:猫油、狗油各等量。每日三至四次涂搽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