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荛(音饶)花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 |
中文名 | 荛(音饶)花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荛(音饶)花·《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疗痰饮咳嗽。生咸阳川谷及河南中牟。六月采花,阴干。
陶隐居云∶中牟者,平时唯从河上来。形似芜花而极细,白色。比来隔绝,殆不可得。
唐本注云∶此药苗似胡荽,茎无刺,花细,黄色,四月、五月收,与芜花全不相似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苗高二尺许,生岗原上,今所在有之,见用雍州者好。药性论云∶荛花,使。治咳逆上气,喉中肿满,疰气蛊毒, 癖气块,下水肿等。
衍义曰∶荛花,今京、洛间甚多。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如此。然今人用时,当以意斟酌,不可使过与不及也。仍须是有是证者方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