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蚯蚓 |
---|---|
门类 | 中药材·《本经逢原》·虫部 |
中文名 | 蚯蚓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璐·清(公元1617-170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蚯蚓·《本经逢原》·张璐 |
更多 |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即地龙
咸寒小毒。白颈者良。解热毒,入盐化水用。通经络,炙干用。
《本经》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
发明蚯蚓在物应土德,在星为轸水,体虽卑伏而性善穴窜。专杀蛇虫、三虫伏尸诸毒,解湿热,疗黄胆,利小便,通经络,故活络丸以之为君。地龙汤治痘疮,脾肾虚热娇红,五六日渐变干紫伏陷者,同荸荠捣,和酒酿,服之即起。若干紫色黯皮坚,为肝脾血热,即宜犀角、紫草、黄连清解,非地龙所宜。温病大热,狂妄,天行大热,和人尿捣绞服之,热毒从小便而去也。小便暴秘不通,亦宜用之。入葱化为水,疗暴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