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猪苓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简要方》·木部二 |
中文名 | 猪苓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宗祥·现代(公元1938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猪苓·《本草简要方》·张宗祥 |
更多 | 《本草简要方》现代 张宗祥(公元1938年) 著 |
主治。行水。除湿。利小便。通关节。祛热。发汗。泻膀胱热。水肿。淋病。香港脚。
腹满。妇人带下。胎肿。妊娠肿渴。猪苓丸。猪苓(去黑皮切片。以米糊浆晒干)二两。
生半夏(破如豆大。矾水浸三宿晒干)一两。先以猪苓末一两同半夏炒黄。勿令焦。研半夏为末打糊同炒过。同猪苓末为丸梧子大。更以猪苓末一两同炒微裂。砂瓶内养之。每服三四十丸。空腹盐汤下。未申时温酒再服一次。治肥人湿热伤气遗精便浊涩痛。及痰迷。猪苓散。
猪苓木通蓄苍术(泔水制)黑狗脊大黄(炮)栀子仁滑石(飞过)各一两。车前子(酒蒸)五钱。
研末。每服三钱。食前青盐汤调下。治云雾移睛。猪苓汤。猪苓茯苓阿胶(炒)滑石(碎)泽泻各一两。水四升。先煎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化。温服七合。日三次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呕且渴。心烦不得眠。